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城区
[吉林]幸福社区 朝阳先行

  编者按 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幸福长春的建设,必须以幸福社区为基础。今年,我市正式启动了以“三化七有”为主要内容的幸福社区建设,发力构建幸福长春,提升全市人民的幸福感。

  2009年,朝阳区在全省率先开始了建设幸福社区的探索与实践。几年间,该区先后获得“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国社区建设万家图书援建先进集体”等荣誉。2011年,朝阳区经民政部审订出版了“中国和谐社区建设实践与创新书系”之《中国和谐社区——长春朝阳模式》,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

  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朝阳区采访,力求透过点滴间的件件鲜活事例,发现幸福社区建设的“朝阳经验”。

  朝阳区幸福社区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14日,记者在朝阳区重庆街道北安社区日间照料站见到了正在做理疗的刘淑艳老人。她一边做着理疗,一边与老邻居们唠闲嗑,看上去心情很不错。

  “我基本上天天来,有时候一待就是一大天。天气好的时候,早晚在院子里锻炼,还可以在照料站里做做理疗,偶尔不想活动了,连午饭也在这里吃。”在寸土寸金的重庆商圈,能有一片免费健身的地方,刘淑艳老人很满足。

  让居民感觉幸福,正是朝阳区所追求的。早在2008年,朝阳区政府就和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共同开展了一项关于“幸福社区”建设的课题,目标是研究如何将“和谐社区”的内涵进一步拓宽,进一步提高朝阳区社区建设水平,提升朝阳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朝阳区是全国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在社区建设上具有非常好的基础。如何发挥这种先发优势,实现社区建设的新跨越,适应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新需求,始终是区委、区政府认真思考的问题。当时,我们感觉到,经过多年的创建,‘和谐社区’这个目标已不足以容纳朝阳社区建设的所有内容,找到一个更高、更科学的目标,已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朝阳区副区长宋驰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目标就是建设‘幸福社区’。”

  课题目标:“幸福社区”

  朝阳区与吉林大学合作,成立了朝阳区幸福社区建设专题理论研究中心,深入探讨和谐社区与幸福社区的内在联系,全面研究幸福社区建设的方向目标、发展阶段和具体措施。目前,“社会工作的朝阳模式探讨与研究”、“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两项课题成果已与实践顺利接轨,为幸福社区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课题成果为基础,朝阳区确立了“十加六”的幸福社区总体建设规划,先后出台《朝阳区幸福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朝阳区幸福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确立了以健全自治组织网络、拓展社区服务功能、规范社区公共服务、完善社区救助体系、推进社区就业服务、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加强社区平安建设、开展社区健康活动、活跃社区文化生活、强化社区基础设施等幸福社区建设“十大基本要素”,欢度佳节、赶学比评、携手慈善、健康长春、红色十月、满载收获“六大活动板块”为主要内容的“十加六”的总体创建思路。

  2010年,朝阳区出台了《幸福社区建设标准》,建立起以居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幸福社区建设优劣的根本标准,以幸福社区星级评定为手段的幸福社区评价制度,提出“每年15~20个社区,城区社区3年内、农村社区5年内达到标准要求”的工作目标。

  创新体系,构建长效机制

  朝阳区深知,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无论多么美好的幸福社区蓝图都是空中楼阁。

  实践中,朝阳区始终把工作体系建设作为幸福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优化和完善工作格局,初步构建了幸福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了政府主导、合力突出的组织体系。朝阳区把幸福社区建设列为全区重点任务之一,成立了由25个部门牵头和负责的幸福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推进会,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分析形势,研究办法,解决问题,有力地引领了全区幸福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了理念先进、管理科学的制度体系。在完备由年度考核、居民满意度测评、专家组评估3部分组成的督导考核制度基础上,朝阳区结合实际,先后建立健全了《社区民主管理办法》《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社区工作者培训规划》《社区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等12项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幸福社区建设的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构建了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服务体系。朝阳区已建立起“双心双服”社区服务体系新框架,“双心”即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诉求受理中心,“双服”即承接政府及所属部门的公共事务服务、协调社区内各类民间实体提供社会化为民服务。今年上半年,居民上访率同比下降25%,办理居民各类需求总量同比提升3倍,居民满意度同比提升4%,呈现出“两升一降“的良好态势。

  以人为本,提供专业服务

  朝阳区始终认为,幸福社区的建设,人是核心,人才队伍是关键。

  朝阳区将社会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日程,逐步推进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初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者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

  完善社会工作者的职业体系标准。在逐步形成有梯次结构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基础上,着力从岗位开发与设置、社会工作人才的激励等方面着手,到目前为止,先后开发社工岗位8个,面向社会招聘人员252人。在各项待遇方面,实行因需设岗、因岗定酬。

  充分发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从事义务社工。组织专业技术人才进社区,把全区100名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聘为社区终身教育辅导员;组织区属各卫生机构“名院长”、“名医生”、“名护士”进社区、进村屯以专家义诊和病理咨询等形式进行医疗服务。

  强化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社工队伍整体素质。坚持在岗位实践的基础上,以强化素质培训为重点,以参加全国社工职称考试为牵引,逐步推行定期培训与专业指导相结合,职称考试与用人定位相结合,资格认证与持证上岗相结合的培训用人新路子,相继成立了“朝阳区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和“朝阳区社工服务中心”,四年来,共开展社会工作培训8期,3624人次接受了培训。

  目前,朝阳区53个社区均设立了社工服务站,组建了一支总数为1946人的社工队伍,实现了“一社区一站,一社区一社工”目标。截至目前,朝阳区已建立法律咨询员、卫生服务员、文艺演出员等各类特色义工服务队伍2000余支。 【记者 杨洪伦 通讯员 徐 建】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