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庄一社区位于镇海区庄市街道老城区内,辖区面积有1.1平方公里,大小企事业单位160余家,总户数达3006户,总人口6662人,其中常住人口1570人,外来人口5092人,外来人口数量高达本地居民的3.24倍。因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交错而居,社区居民成员复杂,需求层次、种类等都有不同,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如何引导新居民融入当地生活,使本地居民接纳新居民,新老居民能够和谐共处就显得十分必要。社区结合自身的特点,由此将品牌社区创建定位为“亲和”社区。
    社区以“走携手共建之路,安蒲公英之家”项目为平台,通过以社团为纽带、以服务求凝聚、以共建促和谐三个载体,实现新老居民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营造一个温馨的社区大家庭氛围。
    一、优化日常服务,提升居民满意度
    社区不仅是广大居民居住的地方,还应该让居民住的开心、愉悦。这需要社区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工夫。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社区除了做好日常常规性服务外,相继开设了“‘情之和’为老服务站”,为辖区老人开展理发、洗涤服务,今年新推的“银发”心理慰藉服务,为辖区独居、高龄老人提供心理陪聊、精神慰藉、代购日用品药品等日常便利服务,不仅解决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更增强了精神上的满足感;“新乡青少年俱乐部”以结对助成长、教育讲座、座谈会、公益活动、暑期夏令营等形式开展活动,使广大青少年通过这一平台,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环境;“志愿服务网络”先后开展了植树护绿、食品安全检查、上街服务、“文明先行从我做起”文明小卫士行动、社区道德讲堂等活动,充分发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志愿服务多元化、全民化、普及化。
    此外,社区还开展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温馨港湾”教育服务,通过各个服务项目,优化了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调动了他们参与社区服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家园意识。
    二、点亮多元文化,提高居民融合度
    社区作为民俗文化的生态保护前线,为了使民俗文化能够很好的传承下来,每年的元宵节,社区都会组织舞龙、舞狮、“娃娃马灯队”、秧歌、腰鼓、灯笼等近百人组成的民俗文化巡游队伍,游走在大街小巷之中,吸引全社区居民争相出来观赏,形成全民共迎元宵的盛况。
    今年元宵前夕,来自陕西的新居民尹师傅得知我社区每年都要开展元宵文化队伍巡游活动,他与老乡主动来到社区,希望他们的乡土文化 “陕西采莲船”也能加入闹元宵队伍的行列。他们利用空闲时间,用木棍、铁丝、彩纸、LED灯带等材料搭建的“采莲船”也恰巧迎合了社区庆元宵氛围,为辖区居民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又彰显了不同地域民俗风情文化。当时,游行队伍有了25人组成的“陕西采莲船”队伍的加入,使活动更加盛况空前,吸引了沿途近600余名群众的一路追随、观看。
    社区还结合“我们的节日”传统节庆,开展元宵民俗文化巡游、端午习俗文化、中秋传统文化等活动,以“民俗风、民族情”为主题,丰富“亲情小院”这一载体,充分发挥社团优势,打造一种“走出去、引进来、促提升”的文化活动模式,大力促进民族文化在群众中的普及,形成各族居民和谐相处、团结互助的文化氛围。一方面让居民阅尽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尽情地领略到了各地浓浓的民俗风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亲和型社区悦纳五湖四海,使外来务工人员更快更好融入社区的宗旨。
    同时,完善“常青”文体社的基础设施,开辟花卉基地,组建地掷球队、气排球队等,充实社团队伍多元化。
    三、共享社企联创,优势互补促双赢
    以社企联创为抓手,依托和谐共建会、就业指导站、社企文化等平台,形成共建联创机制,共促共荣。2012年,社区帮困基金用于帮扶困难家庭、弱势群体等资金达15000元,已帮助6户因病致困的家庭走出困境;由共建单位捐助的老年活动基金用于老年各类活动经费近5万元。为了帮助辖区就业困难居民顺利上岗,社区依托就业指导站这一平台,发挥企业有效作用,通过职业介绍信息栏、职业介绍信息员、区域性小型职介会等多种渠道公布信息,在企业和失业居民之间建立就业桥梁,两年来,推介岗位信息90条,成功就业45人。不仅为企业排忧解难,也让居民顺利就业,形成双向选择、互利共赢的就业模式,架起一座“利企利民的就业桥。”
    另外,为进一步挖掘企业文艺骨干的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社企文化建设的热情,强化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区与企业联手开展各类活动及培训讲座,培育社企文化。而且,为加强辖区治安管理,社区还以“流动广播”的形式在辖区内(包括工业A区)进行循环播放,提醒广大居民及企业单位注意防盗、防火等。在社区积极服务企业的同时,辖区共建单位也时刻不忘反哺社会,如镇海宇龙消防器材厂每年为辖区的灭火器材免费加压、充粉,支持社区文化事业建设等。
 
   现在,社区内已处处洋溢着新居民融入新乡的喜悦心情,同时他们的归属感大大增强,企业也有效发挥作用。社企合作、共建共享、关爱互助的亲和型社区已俨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