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她如一座血库,将心血注射到各种类型的人群,从而使我们这些新市民忘记了年龄,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摘自兴庄路社区一位老者的日记
一、新社区
兴庄路社区是在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新形成的一个居民小区,位于庄市古镇的南面。整个社区居民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原庄市集镇居民、新购房入住居民、拆迁安置居民。其中拆迁安置户相对集中在鑫隆一、二、三期小区中,有居民1323户,约3800人。
随着新社区形成的那一刻起,一切在村庄里能够见到的农家生活情形几乎都能从我们的辖区内见到:许多人成天聊天闲逛无所事事,于是,居民楼下养鸡鸭,楼道里堆柴草生煤炉,花坛里毁坏花草种蔬菜,吵架打架赌博也成了家常便饭。个别人还因拆迁遗留下逆反心理,故意不配合管理,和社区、城管、供电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由此,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就摆在了新组建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面前——转变新居民的意识,引导他们尽快融入市民生活,一心一意,齐心协力做好兴庄人,做好新市民。
二、新市民
这是一个全新的社区,这个小社会的主人几乎都是新市民。社区因路而名,依托兴庄路,新的庄市集镇在辖区内延伸拓展。在庄市当地的方言中,“新”和“兴”两字读音相同。兴庄路社区的工作就从这谐音的两字做起,努力让新市民在新庄市新社区开始他们的新生活,并一起走向新的兴旺。这可能就是把兴庄路的前身“新街路”定名为“兴庄路”并同时用作新社区名字的初衷吧。
万事开头难。但是我们明白,最难但最该放在开头破解的应该是新市民的教育培养难题。
我们记得,新市民中曾有有一个老农民,他是有名的拆迁钉子户,和动员拆迁的工作人员动过粗。入住鑫隆花园小区后,就给了社区一个下马威——他把种在花坛里的花草树木拔了,种上了蔬菜。社区工作者多次上门做工作,才答应不再阻止小区内的绿化。他说看你们很辛苦,算了。但是不久,供电部门实施供电改革,全面调换分户电表,他不仅自己出头阻止,还拉弄了好些居民,一起和供电部门闹事。社工一边上门做他的工作,一边和供电部门配合开展正面宣传。原来老人和一些新居民是担心新电表有问题,是供电部门借机赚钱,于是社工就陪着他到有关地方进行电表检测,新电表在各个方面自然都优于老电表,他才无话可说,最后还带头交了费。说实话这个新市民有很严重的逆反心理,但在我们真诚的服务感召下,他又有了农民的淳朴善良。
从我们经历的人和事中可见:第一,从自然村落到社区,居住方式的转变,环境和行为规范方面的约束,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第二,城市社区陌生的邻里关系,造成居民有孤独无助之感;第三,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固有的作息时间和生活内容完全打破,新的生活习惯难以适应;四是没有了土地和农忙,居民闲暇时间大大增加了,增强了他们对文化知识、精神生活的渴望,和对信息社会的理解和融入的需求。
三、善将“二心”变“一心”
对于新市民在适应期中显露的种种现象,社区并没有急于让大家改变,而是通过开展一些让新市民“动心”的活动,逐渐地与居民拉近心理距离,进而让他们接受新观念、融入新环境,成为新市民。
一是在活动中拉近距离。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不相熟的邻里,居民常常不愿跨出家门。但是,环境越是陌生,居民愈加需要互通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社区归属感,这就要求将社区建成居民交往的平台。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安置居民对文化生活迫切需求。因此,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如“迎三八环城走”、“乒乓球友谊赛”、“相逢笑一笑,相识谈一谈”“齐聚邻里心、共享端午情”做香包等比赛。针对居民活动兴趣日益高涨,社区还专门为他们组建了小区文体队伍,把好多居民从麻将桌上拉到了舞台中央,甚至跳到了北京。
二是在服务中感受亲情。要使安置居民真正转变观念,融入社区大家庭,必须要以心换心,用行换情。针对拆迁安置小区老龄化比较突出的现象,我们时时发动党员、社区工作者和少工委小朋友结对高龄老人,组合社区内新的温馨特色家庭,为他们打扫卫生、购物、陪同聊天、提供价廉优质的服务。在好多就业难的家庭,社区积极改变失土失业人员的择业观念,努力为他们寻找就业门路,先后使他们从失土失业中继续成为劳动者、建设者;社区于2003年6月办起了爱心编织站,因为爱心编织站特点是就业岗位随意性大,灵活机动,既能赚钱,又能顾家,而且技术含量低,只要会做针线活,就能参加就业,同时可以随时上岗,也可以带回家操作。这样的工作深受广大拆迁安置小区大龄居民的欢迎。社区还开展“你要岗,我送岗”活动,经常性地帮助拆迁安置小区的“4050”人员,单亲家庭,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是在管理中得以感化。几年来,社区会同拆迁安置小区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管理企业加强对小区的日常管理,努力做到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邻里和睦、思想感化。在基础设施上对垃圾箱、路灯、绿花、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设备经常予以维护;在队伍建设上加强对保安、保洁等人员的培训和监管,努力提高他们服务意识和水平;在接访上如有拆迁安置居民反映或投诉,做到热情接待,并努力帮助解决。另外,社区还在拆迁安置小区内成立了老年服务活动中心,建立了图书角,多次组织宣传培训,使田埂里走出来的农民学到了不少知识。
四是在特色中张扬亮点。兴庄路社区为了调动拆迁安置小区小朋友对大人的示范作用。成立了以拆迁安置小区小朋友为主的134位少先队员的少工委,是我区首家社区少工委。去年4月份,社区开展了认绿养绿的活动,在500多名志愿者中就有少先队员200余名。家住拆迁安置小区的邬一芃小朋友,她认养的绿地就在小区楼下,虽然年龄只有9岁,但每次下楼,她都要“巡视”一下,有人在践踏草坪她要制止,谁扔了垃圾她要捡起放到垃圾桶里,夏天到了,要给小树浇水。小朋友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当了小区绿化志愿者。在去年宁波市创首批文明城市复检和今年全国文明指数测评等多项工作中,拆迁安置小区的志愿者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大家齐动手,美化家园”等系列活动,孩子们不但成了监督者,还是父母劳动的“小帮手”。
失去土地和农作的农民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很多时候靠看电视打发,休闲方式单一,迫切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社区针对这一现象先后组建了健身秧歌队、舞龙队、腰鼓队等13支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的大舞台上。前年4月和5月,在省群艺馆老师的指导下,社区成立了荷花球舞表演队。这些拆迁安置小区的大嫂大妈们不分昼夜,不断苦练,获得了浙江省老年艺术周金奖和全国首届社区健身舞中老年组金奖和优秀组织奖两项大奖。此后,这支舞蹈队还先后被邀请参加十七房开游和区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还在江南第一学堂和宁波帮博物馆开游时,参加了迎宾活动。文化的张力更体现了她的价值,这些拆迁安置小区的阿姨们不仅在文化的平台找到了自我价值,还带头交了物业费,使整个小区的物业费收缴率达90%。
从“新”到“兴”——兴庄路社区善将“二心”变“一心”,就是我们社工最大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