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社工机构
[衡阳] “五社联动”让社区治理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
 
  邻里关系出现问题,社工进行跟踪调解;孤寡老人卧病在床无人过问,社工忙里忙外“送医上门”、“送饭到家”……这样的贴心服务,得益于珠晖区全力推进的“五社联动”治理服务模式。
 
  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大华社区是新成立的独立集中安置型社区,社区居民90%以上都是原核工业七一二矿职工及其家属,因享受央属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整体搬迁进城的一个群体。社区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现有家庭2400余户,常住人口6000余人。
 
  近年来,虽然居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却相对滞后,以及一些其他的生活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更甚至有个别居民由于无儿无女,心理倍感孤独,为力求关注从而不断“找茬惹事”。如何丰富居民们的日常生活、推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如何提高居民对于社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如何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实现“共同幸福”?一度成为大华社区两委和社会工作者的难题。
 
  用心“挖掘需求”,让“小心声”得到“大回应”
 
  根据社工的走访调查,大华社区自建立以来,总体发展较好,但由于社区内居民曾经从事的职业特殊性质,造成了社区居民较高的“同质性”,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同时有许多社区居民因受到核辐射的影响,大多数要么后代先天性畸形病变或者直接没有后代,并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诞生了大量的孤寡、重病、残障老人,部分社区居民的心声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回应,一些群体性的问题和困难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由此衍生出了如居民上访频繁、外出就医不便、社群关系紧张、水电缴费困难等诸多社会问题和需求。
 
  针对以上情况,珠晖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衡阳市珠晖区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北斗星社工”)以珠晖区苗圃街道大华社区为主要“攻坚点”,并以此为基础对珠晖辖区内各乡镇街道涉及原核工业矿厂的退休职工及其家属展开全面的走访调研,并根据需求调研结果,为该群体提供“维健坊、晴晚舟、乐怡年、邻有爱”的“四位一体”化特色社工服务,服务开展以来,得到各级新闻媒体报道100余次,直接服务1200余次,受益居民人数超过65000人。有力的回应了社区居民的关心关切,打掉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隔心墙”,架起了沟通的“连心桥”。
 
  注重“联建共建”,让“小区域”汇集“大资源”
 
  自北斗星社工入驻大华社区以来,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培育出了丰富多样的社区社会组织。其实在北斗星社工入驻大华社区之前,社区内部分相熟的居民就已经自发的开展过类似“义剪”、“合唱”类的活动,只是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也没有成熟的组织团队。“我们的活动完全取决于个人意愿,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社区居民王元红说道。另外社区还有几位年轻社区骨干组成的准组织开展了一些服务,但这些组织长期处于“三无”(无组织、无固定成员、无经费)状态。
 
  针对以上情况,为使社区资源能够更好地整合与运用,社区驻点社工紧紧围绕“人文地产景”视角,联合社区“两委”、社区志愿者深入到社区及周边进行走街串巷,围绕学校、卫生院、国家电网和理发店等标志性建筑,了解社区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情况,并结合卫星地图和实际情况,绘制了社区资源图,对社区资源进行了整体梳理。随后,社工通过资源链接,将分散的、静态的“闲置资产”变为集中的、动态的“有利能源”,组建了以社区驻站社工、社区骨干、社区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的服务团队,培育了“如家小屋”生活便利中心、“红色家园”合唱团、“邻里互助”义工队等多个社区社会组织,开展了含水电代缴、政策倡导、健康讲座、爱心义剪以及助餐助行等在内的各类服务。
 
  “社区社会组织让我们这些社区的‘游兵散将’找到了归属,做事也更有干劲了。”合唱团谢老师笑着说。同时,社工经过近两年的“摸爬滚打”,探索出了一套符合社区民情民意的“五带五联合”工作法,即以社工带志愿者、以兴趣带组织、以老带新、以外带内、以积极分子带社区居民,联合社区两委、党团组织、物业和业主委员会、辖区单位、社会组织,使得大华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以大华社区为例,已经发展并建立了包括文娱类、邻里互助类、社区治理类、医疗救助类等1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成员近80余名。
 
  践行“民政理念”,让“小群体”享受“大关爱”
 
  “五社联动”模式的实施,给“事多人少”的大华社区补充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量,从物资帮扶、能力提升到心理咨询、哀伤辅导,真正践行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理念。
 
  年近古稀的沈云苏(化名)当得知儿子抢救失败的时候,她觉得天都塌了,作为曾经的核矿厂退休职工家庭,丈夫早早便因工去世,独自一人艰难把儿子抚养成人,还没有来得及享福,便“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她处在了奔溃的边缘,一时间整个人憔悴的不成样子。社工及时介入,从“身心社灵”全人健康的角度为其进行“哀伤辅导”,协助她调适失衡的身心状态,同时做好她家庭的生活保障工作,帮她建立起由亲戚、邻居、社工、社区、街道组成的支持系统,跟她梳理规划今后的生活,灌输希望。“经过我们社工近半年的陪伴和服务,沈奶奶如今身心得到恢复,重新找回了生活意义,开始了新的生活。”社工舒菲菲说。
 
  一度在社区遭到歧视和排挤的精障患者,在社区工作者和社工的努力下,被邻里理解和接纳;整天无所事事,游荡在社区如同“孤魂野鬼”的鳏夫也有了心灵的归宿,他们也通过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方式回馈社区,比如刘叔叔加入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环境卫生忙里忙外;许阿姨带着社区新成立的舞蹈队,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文化活动,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共建和谐社区作出不小的贡献。
 
  激活“神经末梢”,让“小平台”释放“大能量”
 
  社区里的事往往都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事,却又是关系着社区居民邻里友好的大事。为了减轻社区负担,化解居民矛盾,2021年12月,由北斗星社工牵头,大华社区驻社区社工与社区退休教师、社区志愿者成立了调解工作室。
 
  “吵死了,不准再在房间养鸡,不然我就直接报警了,素质怎么这么低……”社工和调解员远远的便听到了刺耳难听的吵架声。经过了解,原来是朱阿姨在自己家的客厅里面养了鸡,而隔壁邻居家有正在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经常被鸡叫声吵醒,导致睡眠不足,多次和朱阿姨协商未果,同时朱阿姨由于患有间歇性精神障碍的缘故,根本不听别人的劝导,和领居们的关系都不是太好。为此,社工与调解员多方奔走,同时将其远在外地的儿子找回来共商解决之法,朱阿姨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多方劝解下,终于愿意把养在家里的鸡给卖了,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错误,就这样,事情随着朱阿姨向邻里的道歉而顺利结束。
 
  小小的一间调解工作室释放出了超乎想象的能量,一件又一件的居民矛盾纠纷得到消解,居民愁眉苦恼的走进去,眉开眼笑的走出来,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创新“五社联动”,让“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自北斗星社工入驻以来,对我社区的改变很大,做了很多利民便民的好事、实事。”社区书记贺小平表示。通过社工的不懈努力,把多方主体聚到协商桌旁,把急难愁问题摆上桌面,为社区发展出言献策,用议事协商方式使人居环境有效提升,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场屋民情恳谈会”、“社区民主协商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商的“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了“居民自治。”
 
  “五社联动”治理服务模式推行以来,社会工作在珠晖遍地开花,社区有社工站,特殊困难群众有社工关注服务、有志愿者结对帮扶,社区社会组织蓬勃生长,社区多元化发展,社区治理从地方政府的“独角戏”转变成了人民群众的“大合唱”,奏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和谐乐章。
 
(作者:衡阳市珠晖区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周理论)
来源: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