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以“中华慈善总会•五社联动•志愿加油站”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
一、项目背景
谢场村隶属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镇,距镇中心10公里,是仙桃市的西大门。全村幅员面积2.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2亩,辖恩江社区居委会和5个村民小组,共6924人,其中党员101人。村居共有水产养殖120亩,藕池基地65亩,优质稻板块基地1147亩,较大规模的养鸡场1个、两家稻米加工厂、两家大型超市、四家通讯服务营业厅、服装鞋帽日用品店若干,具有本土特色的大小餐饮店28家,聚成大众口中小有名气的“好吃佬街”。由于人口居住集中、个体作坊较多、村民社区参与偏低,谢场村面临流动人口“多”、治理结构“散”、服务压力“大”等一系列难题。
2022年,在湖北省民政厅、仙桃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华慈善总会•五社联动•志愿加油站”仙桃市剅河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正式落地剅河镇谢场村。武汉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项目执行单位,一年多以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以五社联动为工作机制,以议事协商为突破,以积分兑换为抓手,以慈善资源为补充,将社工专业服务与“美好生活与幸福环境共同缔造”活动有机结合,逐步探索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路径,不断建立推动村民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农村治理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以议事协商为突破,动员居民参与
谢场村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集体经济发展相对局限,村民忙于生计,对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较低,集体活动极少开展,社区邻里互助氛围淡薄。为改善上述困境,激发村民社区参与,社工以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工作和湖北省的“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为契机,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张大维教授团队合作,以促进居民议事协商为突破口,通过多次走访、调研,设计出符合谢场村实际的村民议事协商机制和模式,并逐步形成了“谁来议”、“在哪议”、“议什么”的乡村议事协商闭环工作机制。通过议事协商机制的不断实践与运行,村民们能够更多的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集体活动频率明显上升,社区自助互助氛围逐步浓厚。
1.组建议事队伍,解决“谁来议”问题。社工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通过民主推选方式选出具有社区威望高、议事能力强的党员和村民作为议事协商小组成员,并成立村级议事协商委员会,制定了《议事协商委员会职责》。根据议事需要,动态调整委员会成员,形成了“6+X”的议事协商主体模式,解决了“谁来议”的问题。
2.开辟议事阵地,解决“在哪议”问题。社工制定了《村级议事协商程序》,绘制了《村级议事协商基本流程图》,搭建了田间地头、村民小组和村党群服务中心三个层面的议事协商阵地,一个有序参与、群策群力的民主协商平台在社工的支持下应运而生。
3.制定议事清单,解决“议什么”问题。社工通过村“两委”成员和村级议事协商委员会成员的商议,制定了《议事协商事项清单》,涵盖了村集体公共事业、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八个方面村务相关内容。同时,社工还制定了《村级议事协商规则》,确保清单事项必须进行协商,并遵守协商规则。
乡村议事协商制度的实施将决策的主体交还给村民,从决策源头开始公开,村务的大小事项都由群众共同决策。通过制度和程序上的保障,确保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村级议事协商共同决策,谢场村成功地完成了农贸市场翻新,建设了2600平方米的文体运动广场,清理并改建了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爱心菜园”和1300平方米的停车场。此外,村级路灯和喇叭实现了“全亮全响”,村级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也完成了初步的建设,这些议事协商的成果在制度的保障下得到有效转化和落实。
(二)以积分兑换为抓手,推动服务落地
为进一步树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社工根据谢场村三级议事协商机制,制定并颁布了《剅河镇谢场村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管理手册》。在充分运用五社联动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志愿服务积分细致规划和系统管理,推动了乡村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进程,逐步实现了志愿者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转变。同时,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对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和荣誉评定,将“小积分”汇聚成“大能量”,让志愿者进一步感受到了社区归属和服务效能。志愿者张大爷说:“以前村里没有搞积分制的时候,我们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都不是很高,觉得这些都是村委会的事情,与我们无关,现在通过用服务兑换积分,用积分兑换商品、兑换服务,大家参与村里志愿服务的劲头十足,都抢着为村庄建设出一份力量,为自己挣得一份荣誉。我们全家都参加了村里和社工组建的志愿服务队,骄傲得很呢!”
社工依托谢场村幸福食堂、爱心菜园、乡村留守儿童“梦想童年”课堂等创新性一老一小服务项目,成立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动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志愿服务的小时数来兑换公益积分券,而后积分券可用于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或是与之相匹配的服务。此外,每个季度,社工在村组公示栏上公示出前35名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积分,并通过村“儿童小喇叭”广播站公开表彰。“精神鼓励+物质激励”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模式,通过“小积分”在乡村治理中催生出了新的活力。一年多时间里,通过项目团队的引导和参与,引导注册了志愿者达685名,志愿服务总时长达5332小时,受益的群众超过千人次。
(三)以慈善资源为补充,营造公益氛围
2022年8月,依托“中华慈善总会•五社联动•志愿加油站”仙桃市剅河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社工成功协助谢场村募集了5万元的社会慈善资金,并成立了仙桃市剅河镇社区公益基金,这也是该市的首个社区公益基金。作为“五社联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本村的慈善资源对于推动乡村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3年3月25日,项目团队承办了仙桃市2023年社工宣传周启动仪式暨慈善公益集市活动,通过活动向居民普及社会工作知识,并举办了“募捐”和“义卖”活动。募捐义卖所得全部注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池,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疫情期间,剅河镇财政所向仙桃市剅河镇社区基金捐赠了1万个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用于谢场村志愿服务队的防疫抗疫志愿服务活动。谢场村退休老党员范纪平将自家种植的1000株蔬菜捐赠给村委会,让幸福食堂的老年人们能够享用到健康的绿色蔬菜。此外,项目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指导谢场村志愿服务队参加仙桃市民政局举办的“凡人义举•善行仙桃”社区志愿服务创新试点微项目大赛,并成功获得1.7万元的项目资金。
通过不断举办各类公益慈善活动,越来越多的村民深刻感受到“慈善无大小,人人皆可为”和“文明恩江大家创,志愿服务谢场行”的公益慈善理念。截止到目前,依托项目的组织和发动,共筹集的善款和物资总价值达78150元,不仅充盈了村慈善基金,直间受益人群和接间受益人群更是超过千人次。慈善资源的不断注入,让公益理念走进村民生活中,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可持续性支持。
三、经验启示
(一)志愿服务带动村民自治水平提升
在仙桃市民政局和剅河镇人民政府的共同指导下,社工组建剅河镇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充分发挥孵化培育、资源整合、能力提升、合作交流和展示风采等多个方面服务功能。以推广运用志愿服务积分管理作为服务切入点,成功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7支,培养社区志愿者骨干60余名,开展各类居民服务活动52场。结合农村地区村民特点,在传统积分管理的基础上,社工定期开展志愿者表彰大会,提升志愿者仪式感、参与感及效能感,以先进事迹影响人、以定级表彰激励人、以奉献精神感召人,不断传递“人人可为志愿者、事事可用志愿者”的服务理念。
基层自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来自居民群众的内生服务动力。谢场村以志愿服务为突破口,充分动员挖掘热心公益服务的居民群众,不断完善和构建参与宽泛、机制健全的志愿者招募、注册、管理、服务及退出的工作体系,共同促进乡村志愿服务的发展,为乡村赋能创新、自治共治助力。
(二)公益慈善推动社会爱心力量凝聚
社会慈善资源作为“五社”中的一个重要的主体,在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和兜底保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项目团队通过“内育”、“外引”的方式,积极整合各类社会慈善资源参与乡村治理与服务。一方面,社工依托社区服务平台,宣传和倡导公益慈善理念,营造乡村内部公益慈善氛围,影响和带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慈善事业。另一方面,社工依托行业优势,引入外部慈善资源,通过项目创投、争取基金会支持等方式,承接相关慈善社工项目,成立社区慈善基金,将社会慈善力量凝聚起来。
下一步,社工将进一步宣扬慈善理念,促进金融、零售、餐饮等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慈善工作,筹好、用好、管好社区慈善基金,通过提供人力、技术、服务、资金等方式开展“助老、扶弱、扶贫、济困”慈善活动。
(三)共同缔造驱动乡村公共服务升级
2023年,在全省上下积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浪潮中,谢场村以开展志愿服务为主要工作路径,积极号召居民以“五共”(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科学方法为指引,进一步凝聚共识,逐步催化孕育出社区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共同缔造工作开展以来,在社工的引领下,村干部开始转换工作思维、互换角色,通过“庭院夜话”、“稻田乡音”等举措,上门问需求、听建议、定方案,号召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创意出创意,从最开始村干部唱“独角戏”呈现出群众跳“集体舞”的良好局面。在个体商贩安全生产、流动人口规范管理等治理顽疾面前,村议事协商委员会统筹推进,穿针引线,组织群众共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经过抽丝剥茧,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如今的谢场村,邻里驿站、共享菜园、爱心食堂等共同空间随处可见,到处洋溢着浓厚的邻里情气息。在共同缔造活动的驱动下,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释放出新的效能。
(作者:武汉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焦国庆 秦福应)